“触网”之后,木纳格葡萄“熟”了
发布时间:2021年04月09日
初秋时分,阿图什市阿扎克乡铁提尔村的1560亩的木纳格葡萄还挂在枝头,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、阿图什市人社局驻村工作队就与阿里巴巴天猫商城、京东商城、云集微店等多家大型电商签订了总价值100万元的供货协议。预计今年铁提尔村木纳格葡萄的销售量将比去年至少增加100吨。与此同时,疆内外客商也早早打来电话询问木纳格葡萄收购事宜,驻村工作队队长常江的电话、微信变成了外地客商木纳格葡萄的订购“热线”。
“红河科技的葡萄酒厂订单采购400吨;内地客户采购80吨……”今年火热的市场行情,出乎工作队常队长的意料。
地处帕米尔高原的铁提尔村拥有得天独厚的水土、光热、气候资源,加上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,无病虫危害的绿色环境,孕育了绿色、有机的优质木纳格葡萄。
“现在,种植有技术支持,葡萄品种好,销售渠道畅通,我们心里高兴呀……”这是全村727户种植户的共同心声。
“以前我们也种木纳格葡萄,但管理跟不上,葡萄长势不好,收入不高。”村民亚森江·吾守尔家种了42亩木纳格葡萄,他一直凭着老经验老办法种植,对葡萄的修剪栽培、嫁接改良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知之甚少,导致葡萄既不丰产,也不增收。
为了改变因种植户技术管理跟不上导致的木纳格葡萄滞销,改变难卖、贱卖的情况,驻村工作队从改变村民传统种植习惯着手,采取科技讲堂、实地授课、观摩学习等方式,现场教、现场学、现场解决问题。为提高村民科学种植的积极性,引领村民学科技、用科技,培育了科技示范户2人。工作队通过实地调研广泛征集民意,通过“扩面、提质、增效”等措施推动葡萄产业向集约化、科技化、市场化方向转变,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为村民实地授课10余场(次),手把手教授棚架搭建、摘心剪枝、防虫防病、水肥管理、采收存储等技术和知识。工作队和村“两委”还结合实际制定了《木纳格葡萄种植管理技术规范》,做到统一种植管护、统一病虫害防治、统一技术服务,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。预计今年每亩木纳格葡萄将增产100公斤。
村民迪力夏提•马拉孜帕尔就是通过学习,掌握了科学的葡萄种植管理技术,如今已成为村民眼中的葡萄种植“专家”。在村里,许多村民家里的葡萄生长出现问题时,找到他总能提出解决的方案。
然而,要想让葡萄种得好、卖得好,通畅的道路和水利设施必须“扎实”。为此,工作队将脱贫攻坚的“头板斧”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。他们积极争取州(市)国土、交通、水利、扶贫等部门的支持,整合水利、交通、林业、扶贫等惠农项目资金,在项目区掀起了平整土地、修筑道路、完善水利设施等项目工程建设热潮。
“改善基础设施是补齐扶贫短板的重中之重。只有夯实了硬件基础,才能保证扶贫产业做大做强。”工作队多方联系协调,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。截至目前,该村先后投资近千万元,新修建防渗渠8公里,疏通水渠5公里,维修机井3口,新修防洪坝一座,硬化村内外道路11.5公里,建设规范化葡萄基地105亩。
为了打响木纳格葡萄品牌,工作队与村“两委”共同研究,将木纳格葡萄示范园打造成集种植示范和旅游采摘为一体的“葡萄长廊”。去年,工作队依托全域旅游热度,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,采取“以节促游、以游促销”的多元化发展模式,举办“葡萄采摘节”吸引人气和商机,打造“美食一条街”,设置了1个体验式农家乐和14个美食餐饮摊位,集“休闲采摘、产品展销、农家体验、歌舞展演”为一体的活动,吸引游客纷至沓来,带动村民创收50余万元。
“采摘节我赚了3000多元,收入是我平时开店的好几倍。”贫困户艾力江·赛来提起在采摘园销售葡萄和经营餐饮的收入,笑得合不拢嘴。
工作队和村“两委”积极搭乘电商“快车道”,推出“电商消费”项目,通过零散采购、批量销售、网络电商等方式不断拓宽销售渠道,真正让让木纳格葡萄“触网”走出新疆,成为水果市场的“宠儿”。
“我们广泛联系,每年都积累一些新客户和收购商,葡萄成熟时节就邀请他们来村里采购。‘触网’之后,打通销路‘任督二脉’,木纳格葡萄‘熟’了。”第一书记王齐组织工作队员利用自己的“朋友圈”大力宣传,并牵线水果销售、葡萄干加工、葡萄酒酿造等商家和企业签订采购订单,让村民不出村就能将自家葡萄销售一空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计划规模化发展葡萄嫁接、压条、扦插等繁殖培育,扩大‘木纳格’葡萄的品牌效应,走精品路线,深化‘林果展销+美食品尝+民俗旅游+休闲观光’为一体的‘综合路线’,努力实现农业强起来、农村美起来、农民富起来,让葡萄香飘天山南北、疆内疆外。”村第一书记王齐自信满满地说。
上一篇:核桃成为阿图什农民的“致富果”
下一篇:无